從觀看到創作:學生以藝術書寫自己的聲音
From Watching to Creating: Students Use Art to Tell Their Own Stories

  • 2025-07-09
  • 劉宴辰
本校外文中心陳綉諭老師所帶領的學生創作成果,其作品集於近日正式完成。作品集中展出本學期學生在藝術與語言學習結合下,所創作的精彩作品,一共二十九件。
此次創作計畫源於同學共同參觀北美館德國藝術家湯瑪斯・德曼(Thomas Demand)的展覽《歷史的結舌》(The Stutter of History)開始。該展探討記憶的重組與歷史敘事的斷裂,引發學生思考「事件如何被記得?故事如何被說出?」在這樣的啟發下,學生們展開了為期十週的創作挑戰:將自己想說的話,用藝術的形式呈現出來。
在這段過程中,學生從零開始,逐步發展創作主題,進行資料收集、草圖設計與媒材實驗。他們不只是練習英文,更在過程中學習了研究、提問、溝通與表達。這些能力並非冷冰冰的技術,而是屬於人類的核心素養——創造力、同理心、與獨特的個人聲音,這些都是人工智慧所難以取代的價值。
更重要的是,學生在這個完整的學習情境中,自然而然地運用英語來表達思想與交流觀點。英語能力的養成,不再只靠課本或考試,而是融入真實的創作任務中,透過實際參與、互動與反思,建立起真正能溝通與表達的語言能力。
指導老師陳綉諭助理教授表示:「這些作品的誕生,來自學生的耐心、思辨與信任。他們學會相信自己,也相信身邊的人,這份勇氣與連結,是徬徨學子在大學第一年最珍貴的收穫之一。」
展覽作品不僅展現了視覺藝術的豐富樣貌,更見證了同學們如何透過共同目標,凝聚成支持彼此的溫暖社群。這些創作的背後,藏著學生們對生活的體會,對世界的觀察、與內在情感的誠實對話,也呈現出學習過程中最真的一面——人與人之間的理解與交流。
展覽最後,老師感性地說:「希望這不只是課程的結尾,而是一個開始。願學生們記得創作不只是『完成了什麼』,而是真正留下了屬於學生們的、無可取代的聲音與印記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