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观看到创作:学生以艺术书写自己的声音
From Watching to Creating: Students Use Art to Tell Their Own Stories

  • 2025-07-09
  • 刘宴辰
本校外文中心陈绣谕老师所带领的学生创作成果,其作品集于近日正式完成。作品集中展出本学期学生在艺术与语言学习结合下,所创作的精彩作品,一共二十九件。
此次创作计画源于同学共同参观北美馆德国艺术家汤玛斯・德曼(Thomas Demand)的展览《历史的结舌》(The Stutter of History)开始。该展探讨记忆的重组与历史叙事的断裂,引发学生思考「事件如何被记得?故事如何被说出?」在这样的启发下,学生们展开了为期十周的创作挑战:将自己想说的话,用艺术的形式呈现出来。
在这段过程中,学生从零开始,逐步发展创作主题,进行资料收集、草图设计与媒材实验。他们不只是练习英文,更在过程中学习了研究、提问、沟通与表达。这些能力并非冷冰冰的技术,而是属于人类的核心素养——创造力、同理心、与独特的个人声音,这些都是人工智能所难以取代的价值。
更重要的是,学生在这个完整的学习情境中,自然而然地运用英语来表达思想与交流观点。英语能力的养成,不再只靠课本或考试,而是融入真实的创作任务中,透过实际参与、互动与反思,建立起真正能沟通与表达的语言能力。
指导老师陈绣谕助理教授表示:「这些作品的诞生,来自学生的耐心、思辨与信任。他们学会相信自己,也相信身边的人,这份勇气与连结,是徬徨学子在大学第一年最珍贵的收获之一。」
展览作品不仅展现了视觉艺术的丰富样貌,更见证了同学们如何透过共同目标,凝聚成支持彼此的温暖社群。这些创作的背后,藏着学生们对生活的体会,对世界的观察、与内在情感的诚实对话,也呈现出学习过程中最真的一面——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交流。
展览最后,老师感性地说:「希望这不只是课程的结尾,而是一个开始。愿学生们记得创作不只是『完成了什么』,而是真正留下了属于学生们的、无可取代的声音与印记。」